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

委屈與衝突的深層溝通之道

在跟朋友講英文裡面有但中文沒有的字,以及中文有但英文沒有的字。雖然好像可以用近似的字詞翻譯,但是那個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其中跟情緒最相關,但英文沒有完全同義的字叫做 #委屈


但委屈在我們的文化裡是很常見的情緒,很多身心相關的問題也都跟長期委屈有關,說到職場的話,這種情緒的表層現象經常是不願意溝通、不願意改變溝通的方式,而底層的議題經常是害怕衝突、逃避衝突或是就是要坐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衝突不見得是劍拔弩張或是雙方叫囂,在非常非常淺層的狀態裡可能就只是一種差異和不同意的展現形式,在我們的文化裡,這個點異常艱難。


不只是亞洲文化,表達意見在每個文化裡其實都有微妙的差異,在英國讀書時英國教授跟我說過,美國人直接在學術場合用”I think…”非常沒有禮貌,至少應該要用”I would think that…”

這也表示要說出「我認為」或「我不同意耶」對許多人,包含我自己來說都是一個需要練習的過程,畢竟我們從小就被養成溫良恭儉讓的樣子。


但無法正面表達不同意的人,不見得就真的忠厚良善或是委屈自己吞,也有可能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被動式的攻擊,其實對於建立透明開放的關係更加困難重重。想必大家在職場上也都一定經歷或耳聞過被表面含笑的小人背後捅刀的經驗。


衝突、差異、不同意這些事,在脈輪系統裡牽涉到第三跟第五脈輪,也不是說跟其他脈輪都沒關係,但我的芳療個案經驗裡,這兩個區塊的「卡住」是更明顯的,因為第三脈輪掌管的正好是人我關係,處理自我/他人之間的各種辯證,而第五脈輪掌管的是表達,以及讓我所相信的成為語言,如果有任何卡頓或委屈的感受,自然是這兩個區塊的承受最多。


無法表達差異和衝突可能會導致無力、委屈的情緒,而無法表達不同意,可能會在成為自己上感到無形的限制。


這個「我」需要如何用怎樣的力道來表達,才能平衡職場中的自我與他人,這不只是一個工作話題,也剛好是天秤能量掌管的主題。當我們在講溝通,首先要先覺察到更深層的動力,因為溝通通常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對的我與群。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